国内亚洲精品,国产首页天堂在线

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|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|在线播放av网站|韩国一区二区三区四区,国产91热爆,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网站,久久久久久久精

本頁位置: 首頁新聞中心金融頻道

銀行理財遭遇“七年之癢” 七原罪揭亂象

2010年08月17日 11:52 來源:證券日報 參與互動(0)  【字體:↑大 ↓小

  編者按:銀行理財正遭遇“七年之癢”的困擾。事實上,自2008年以來,投資者對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詬病就沒有停止過。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調查發(fā)現,銀行理財備受詬病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七個方面,成為目前銀行理財獨特的“七宗罪”。作為一個發(fā)展了七年的業(yè)務,銀行理財在經歷目前的亂象之后,必將朝著更加規(guī)范的方向發(fā)展。有專家指出,中國需要學習金融發(fā)達國家,通過金融監(jiān)管法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來防止金融機構欺詐投資者。

  肇始于2003年的商業(yè)銀行理財業(yè)務,轉眼在國內已經走過了七個年頭。在這七年當中,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(fā)展及居民理財觀念的日益增強,銀行理財業(yè)務也獲得了大踏步的發(fā)展,并漸漸成為銀行業(yè)務中愈發(fā)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

  然而,七年來的發(fā)展,得到的并非都是鮮花和掌聲,銀行理財也未能逃脫破繭成蝶前的陣痛宿命,眾多銀行理財產品大幅虧損、風險提示形同虛設、投訴無門推脫責任等現象屢屢曝光。

 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目前的種種亂象,萬聯證券銀行分析師李雙武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首先,監(jiān)管方面需要對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宣傳資料進行嚴格審核。否則,銀行總會打擦邊球, 遇到問題互相推諉扯皮。其次,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,多為銀行存款的主要參與者,缺少風險識別能力。他們按過往的傳統(tǒng)思維來思考銀行的零售銷售。這是風險點之一。因此,如果銀監(jiān)會或有關部門能做一個風險投資手冊,由銀行發(fā)給客戶,并成為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必要條件,那會使風險有所降低!

  “銀行方面需要加強人才培養(yǎng)力度,豐富和加強自身的投資理財管理能力。 具體產品設計人員專業(yè)能力不足,風險識別能力不強,已成為目前理財產品出現風險的原因所在!崩铍p武強調。

  原罪一:業(yè)績下滑,負收益頻現

  銀行理財最受投資者詬病的“罪責”之一就是業(yè)績不佳。一位陳姓投資者就對本報記者訴說了其購買理財產品的“慘痛經歷”,由于產品運作不佳,其投資了200萬購買了號稱“雙保險”的銀信(銀行、信托)合作理財產品,結果在一年后贖回時縮水至半。

  縱觀近幾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走勢來看,從2008年至今,受金融危機影響,無論是本幣產品還是外幣產品,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呈現出一個大幅下挫的曲線。銀行理財產品屢屢爆出虧損,而且幅度驚人。

  整個2009年,共有6824款理財產品到期,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.26%,這比起2008年4.53%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來講有明顯下降的趨勢,下降幅度接近三成。而據普益財富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截至2010年6月28日,共有93家銀行發(fā)行了4654款個人理財產品,上半年到期產品中零收益或負收益的產品有24款。這一數據較2008年已經有所下降,2008年的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取得負收益的產品比例一度高達95%以上。

參與互動(0)
【編輯:王安寧】
 
直隸巴人的原貼:
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,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,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。
${視頻圖片2010}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-1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